2020年8月3日星期一

購買力與財富儲存的形式

通脹會侵蝕購買力,持有現金或者其他回報率低於通脹嘅資產會令購買力一點一點比貨幣發行機構偷走,或者成為銀行家發達嘅肥料。為左避免我地辛勞工作得來嘅財富縮水,我地必需要尋求其他方法以保存甚至增加「購買力」。

係咁講購買力,咁購買力係乜野先得架?簡單尼講,購買力就係可以支配嘅商品同勞務數量。番番去上一篇嘅萬元世界,通脹前$10買到一個商品,通脹後要$11先買到一個,每單位貨幣可以支配嘅商品數量減少左,購買力就下降左。但如果萬元世界嘅商品伴隨貨幣增加左200件,商品嘅平均價格就會變左$9.17,等量貨幣可以支配嘅商品量就多左,購買力反而就提升左。然而係兩個case入面,即使每個人實質持有嘅貨幣數量都無變(除左印錢條友),等量貨幣可以支配嘅商品同勞務都會隨貨幣同商品量變化;換句話說係持有現金嘅情況下,我地只能被動承受購買力嘅變化,你嘅血汗錢你係無say的。

咁所以當我地尋求「財富儲存」嘅其他形式時,我地係要求保留購買力,保持呢筆財富可以支配嘅商品同勞務至少維持不變。財富嘅現金儲蓄額或者資產淨額等數字並唔係目的本身,其所能支配調用嘅資源先係重點。搞清楚購買力本身先係重點嘅時候,唔難明白現金並非財富儲存嘅唯一手段,甚至不是必要手段。舉幾個例子:
  1. 「終極貨幣」黃金
  2. 香港政府發行嘅iBond,回報同通脹掛勾,追到通脹之餘有到期還本保證
  3. 大公司債券或者政府債券,有還本義務之餘回報不錯
  4. 房地產及商業信託,例如港燈之類,有派息義務但唔保本
  5. 公司股票,有啲人長線持有,有啲人用尼炒
  6. 期權,以期權金鎖定交易方向同價格
當然,我地唔可以用股票去買飯食,呢啲工具係廣義上嘅「資產」,各有唔同用途、風險、回報同限制;呢啲資產嘅現金價值未必好穩定,但都可以作為購買力嘅儲存或增值工具,特定情況轉化成現金以釋放購買力。咁既然財富有其他媒介可以儲存嘅時候,現金儲存財富嘅功能就好唔efficient,其穏定貶值之特性甚至會令人儘力避免持有(當然你可以話我就係中意每年比3%嘅代價換取現金嘅穏定性啦,但唔好唔記得係咪3%唔到你話事)。如果你完全唔知有咁多方法可以理財,又唔識點去運用佢地,咁你就只能夠硬食,係每年財富縮水3%或者更多嘅情況下迎難而上,困係為錢財出賣靈魂嘅悲慘世界中。

咁但係投資呢啲野講就叻,君不見年中有幾多人炒燶股輸凸孖展排隊去上IFC?同樣一個睇跌期權,有啲人用尼炒跌幅,有啲人用尼保護自己持股免受下跌虧損;同樣一個港燈,有人就咁揸住收息,有人配合期權收取超額回報;同樣一個政府債券,有啲人齋用尼追通脹,有啲人就利用佢嘅穏定性大幅杠桿套取近20%嘅回報致富。同一種工具係唔同人手上有唔同作用,最後可唔可以達到保留或者增加購買力嘅目的,取決於你能唔能夠充分了解手邊嘅理財工具,加以組合運用去減低損失、增加收益。所以好雞湯咁講句,最划算嘅投資永遠都係投資係自己個腦度,儘力了解所有理財嘅手段加以運用!

1 則留言:

  1. 多謝分享。

    喺不斷QE 嘅世界洪流,點樣揀識得跟通漲升值嘅資產好重要,更加重要係增進財務知識,咁先可以百戰不貽。

    AL

    回覆刪除

我嘅願景

金錢、自由與尊嚴:開博文

「果日太古城有個阿叔,好豪咁對住啲狗講話『我攞少少錢出尼就買得起你地三萬隻狗』,果下我先意識到原來錢係咁有用。唔好話買起咩,至少我可以資助我認同嘅事業先」同朋友閒談講起,原來係資本主義嘅世界,錢先最有效嘅選票。 另一個朋友又講起佢係屋企同屋企人困獸鬥,下下比屋企人食住,疫情下又...